患者的“心靈醫生”
文章來源:兵團日報 發布時間:2020-03-11 瀏覽次數:14
兵團日報記者莫麗德爾·塔帕衣 通訊員楊濤
3月5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兵團)副領隊、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院長、一附院黨委副書記、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黨委副書記吳向未教授帶領心理干預組專家成員張桂青教授等進艙查看患者的心理狀態。
“剛來時心情確實很沮喪,通過心理治療,現在我們心態已經好多了。你們從那么遠的地方來幫助我們,我們很感動,你們真棒,謝謝你們”。同在方艙醫院的患者夫妻,在接受了心理治療后,對干預小組的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仔細觀測剛入院重點監測的患者的心理變化,仔細詢問患者的用藥情況,方艙醫院內,每天都能看到心理干預小組忙碌的身影。
“方艙醫院的特點是開放式病區,病人之間可以走動,床與床間隔不大,只要有一例病人的心理負擔過大,很容易影響和干擾周圍患者的治療,所以在方艙醫院成立心理干預治療組意義很重大。”吳向未告訴記者。
由于一些患者有嚴重的心理障礙需要治療緩解,而心理干預醫生人數較少,經向上級部門反映后,國家衛健委為客廳方艙醫院新增了11位心理干預醫生,心理干預小組成員由原先的4人變成了15人,主要負責客廳方艙醫院內患者的心理干預治療。
心理干預醫生的增多,保證了后期的心理干預治療做得更細、更扎實,從而為病人的康復帶來幫助。
據吳向未介紹,這次組建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隨著病人的轉入,發現一些患者的心理疾病很嚴重,于是迅速將心理醫生從醫療團隊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心理干預小組,由吳向未任組長,張桂青任副組長。
“現在病區情況好多了,許多病人剛來時,面對遙遙無期的隔離,心理壓力過重,很多患者一直想不通自己為什么會得這個病,由此產生無助、憤怒和恐懼情緒,有些患者甚至拒絕接受醫生的治療。通過我們持續不斷的心理干預,很多人的狀態跟剛來時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已理解并積極配合治療,我們的工作也沒有白費。”張桂青欣慰地說。
來源:《兵團日報》2020年3月10日第2版 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003/10/c102614.html